[解析]
(1)战国初年,晋国卿大夫中的韩赵魏三家,瓜分晋国.稍后,齐国大夫田氏,取代了原来的国君,建立田氏齐国,这样就形成了齐、楚、燕、韩、赵、魏、秦七雄并立局面.“战国七雄”中地理位置在最西边的是秦国.图1中代表秦国的字母是A;结合以上材料可知,秦国变法的原因为适应争霸战争的需要,实现富国强兵.
(2)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所记述的“内立法度,务耕织”是通过商鞅变法实现的;其中“内立法度”的具体做法是在政治上推行县制.“外连横而斗诸侯”又说明秦国强大的原因是采用正确的外交策略是远交近攻.
(3)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支持下开始变法.法令规定: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在战争中军功越大,授予的爵位越高,赐给的田宅越多.奴隶主贵族没有军功,就没有爵位,不能享受特权.建立县制.全国设置31个县,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假如是秦国的一名士兵,最有可能通过奖励军功改变命运;假如是秦国的新兴地主阶级,最支持的是承认土地私有.
(4)观察材料三可知,材料三中水利工程是都江堰;都江堰造就的“天府之国”是指成都平原.都江堰是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岷江流域主持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它由“分水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等组成,“分水鱼嘴”是都江堰的分水工程,把岷江分成内外二江.西边叫外江主要用于排洪;东边叫内江,主要用于灌溉,内江之水通过宝瓶口引入支流,用来灌溉农田.都江堰既能防洪,又能灌溉,它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因而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两千多年来,都江堰一直造福于人民.
(5)综合上述材料中秦国的发展过程可知,推动国家发展的因素有:顺应历史潮流;进行改革; 统治者发展外交;发展经济兴修水利等.
故答案为:
(1)A;为适应争霸战争的需要,实现富国强兵( 或从地理位置、在诸侯国中实力较弱).
(2)商鞅变法;推行县制(或编制户口,加强控制).采用正确的外交策略(连横)远交近攻.
(3)奖励军功;承认土地私有.
(4)都江堰;成都平原.
(5)顺应历史潮流;改革(变法); 统治者发展外交;发展经济兴修水利等.(言之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