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试卷总分:100分 命题人:dyczlsmkzl 考试时长:120分钟
A.倡导“人是万物的尺度”
B.力图推翻罗马天主教会统治
C.以“人性”反对“神性”
D.描绘未来社会的“政治蓝图”
A.把美洲纳入世界家庭
B.为欧洲发展积累了原始资本
C.有利于欧洲社会转型
D.有助于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
A.一党专政 独立与人权
B.君主立宪制 三权分立原则
C.多党执政 人权与法治
D.民主共和制 王权高于议会
A.巩固了资产阶级统治
B.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势力
C.扩大了法国的疆域
D.损害了被侵略国家人民的利益
A.海外殖民和掠夺--资金和海外市场
B.圈地运动--劳动力和国内市场
C.手工工场的发展--机器与技术条件
D.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政治和经济保障
A.手工工场逐步向机器大工业过渡
B.垄断组织开始取代了小家庭生产
C.技术革新推动了工厂布局的调整
D.蒸汽动力替代了手工纺织的劳动
年代 | 1600 | 1670 | 1750 | 1801 | 1851 | 1861 |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 | 8.25 | 13.5 | 21.0 | 27.5 | 51.0 | 62.3 |
A.①②③ | B.②⑧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A.英国在印度发展近代工业,是出于自身发展的需要
B.英国对印度市场的依赖性过高,导致国内技术革新动力不足等
C.英国的技术支持和资本输出,是印度近代工业发展的主要原因
D.对印度的殖民侵略,已经成为英国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
A.资本主义发展受到封建制度阻碍
B.以暴力推翻原有政权后进行改革
C.改革后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D.改革不彻底,保留大量封建残余
A.消除了种族歧视
B.维护了国家统一
C.进一步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
D.获得了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
A.洋务运动与明治维新
B.戊戌变法与废除农奴制改革
C.戊戌变法与明治维新
D.明治维新与废除农奴制改革
A.思想解放运动的推动 | B.资产阶级革命的进行 |
C.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 | D.资本主义的发展 |
时间 项目 | 1928年 | 1950年 | 1990年 |
煤 | 75% | 50% | 30% |
水力 | 8% | 17% | 14% |
石油、天然气 | 17% | 30% | 50% |
A.电气时代电力资源取代了煤炭资源
B.内燃机的大规模应用
C.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新能源的运用
D.蒸汽机得到广泛应用
A.发明者的出身决定研究成果
B.科技创新不再需要生产经验
C.科学与技术的结合程度加深
D.科学理论比生产经验更重要
A.一战局限在欧洲国家范围内进行
B.一战是两大军事集团对抗的结果
C.一战后英法是主要的分赃国
D.一战给欧洲带来的毁灭性打击
A.都确立了帝国主义战后在部分地区的“新秩序”
B.都解决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长久地维持了世界和平
C.都涉及了中国问题,体现了大国意志
D.都损害了其他弱小民族的利益,表现出“弱国无外交”
A.确立了帝国主义在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
B.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埋下了战争火种
C.规定英、法、美、苏对德国实施分区占领
D.为最终战胜德国法西斯提供了根本的保障
A.是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B.冲破世界帝国主义阵线,开辟了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
C.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
D.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提供了思想武器和实践指导
A.取消商品贸易,一切生活必监品都由国家集中分配
B.允许本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部分中小企业
C.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D.优先发展重工业,特别加强军事工业的建设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影响
B.新经济政策的结果
C.斯大林模式的确立
D.赫鲁晓夫改革的后果
A.颁布《全国工业复兴法》 | B.整顿银行 |
C.签署《社会保险法》 | D.以工代赈 |
18世纪60年代 | 19世纪末 | 20世纪中期(二战以后) | 20世纪末 | |
工业革命 | 第一次 | 第二次 | 第三次 | 第四次 |
世界工厂 | 英国 | 美国 | 日本 | |
特 点 |
制造中心 科技中心 贸易中心 | 制造中心 科技中心 |
制造中心 | 分散化 |
会议名称 | 主要概况 |
敦巴顿橡树园会议 1944年8月~10月 |
美苏中英参加会议并通过议案,决定建立“联合国”,规定了联合国的宗旨和原则、会员国的资格与联合国的主要机构等,以及促进国际法的编纂和战后经济教育文化合作。但在创始会员国的资格问题和常任理事国在安理会的否决权问题上仍存在较大分歧。 |
雅尔塔会议 1945年2月 |
会议关于联合国问题主要集中讨论和解决了敦巴顿橡树园会议悬而未决的两个问题。形成了“大国一致原则”的雅尔塔公式。 |
旧金山会议 1945年4月~6月 |
各种矛盾贯穿会议始终。一是会议首席主席问题,苏联反对由美国人担任,最后各方决定由美苏中英四国轮流担任;二是雅尔塔公式问题,中小国家认为安理会权力过大,不符合联合国民主平等原则,最终该公式仍得到通过;三是托管制度问题,中苏要求让托管地区(注:二战结束时尚未独立的国际联盟的委任统治地和战后割离自敌国的地区)实现独立,英法仍想维护旧的殖民统治,最终采取折中方案,让托管领土上的居民沿着“自治或独立”的趋向“逐渐发展”。会议最后通过了<联合国宪章>并于6月26日举行签字仪式。 |
dyczlsmkzl
2018-12-24
初中历史 | 考试 | 难度:1.71
平行组卷卷生成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