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30小题共60分)
1.
(本题2分)
我们一直对“人从哪里来”充满好奇之心。要探寻人类的起源,最为可信的依据是( )
A.考古发现
B.文献记载
C.神话传说
D.调查问卷
2.
(本题2分)
下面这些对北京人一天生活的描述,正确的是( )
A.一个北京人在原始森林中用弓箭射死了一头野兽
B.大家很高兴,马上钻木取火烧烤捕到的野兽
C.并将吃剩下的野兽肉放入陶罐内,待明天食用
D.晚上,大家住在洞穴中,洞口燃着一堆火以驱赶野兽和照明
3.
(本题2分)
比较学习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它能使你更好地理解问题。请你指出山顶洞人比北京人有哪些进步( )
①结成群体生活在一起
②模样和现代人基本相似
③已经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
④懂得人工取火
4.
(本题2分)
你若要实地考察我国北方原始居民最早种植粟的遗址,应到( )
A.云南元谋
B.北京周口店
C.陕西西安
D.浙江余姚
5.
(本题2分)
在下列图片中,反映长江流域河姆渡原始居民文化特征的是( )
6.
(本题2分)
如果把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河姆渡人、半坡人、炎帝与黄帝、大禹治水等概念作为一个学习主题,那么这个学习主题应该是( )
A.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B.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D.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7.
(本题2分)
中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我国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有( )
①农作物的种植
②家畜饲养
③聚落
④磨制石器
⑤城市的出现
A.①②④⑤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⑤
D.①③④⑤
8.
(本题2分)
生产工具的进步是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下列图示中的工具按材质出现先后顺序排列应该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③④①②
D.④①②③
9.
(本题2分)
他为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他治理洪水,发展生产,使人民安居乐业,结束了中国原始社会的部落联盟状态,创造了奴隶制国家,他还划定中国版图为九州,这里的“他”是指( )
10.
(本题2分)
《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其中,“选贤与能”指的是我国古代的什么制度?( )
11.
(本题2分)
“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华夏民族( )
A.发祥地是黄河流域
B.杂居相处,在不断交往中融合而成
C.由炎帝和黄帝创立
D.交通便利,创造了众多的文明成就
12.
(本题2分)
以下是一个同学制作的朝代更替表的一部分,空框中应填的是( )
A.西周、春秋
B.春秋、战国
C.东周、战国
D.西周、东周
13.
(本题2分)
关注历史教材的单元主题,可以准确把握历史的阶段特征。如图教材目录横线处应填( )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 第4课 夏商周的更替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第8课 百家争鸣 |
A.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B.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D.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14.
(本题2分)
春秋时期的历史开始于公元前770年,这一年是( )
A.公元的7世纪晚期
|
B.公元前7世纪早期
|
C.公元前8世纪晚期
|
D.公元的8世纪早期
|
15.
(本题2分)
从夏、商、西周三代的覆亡中,我们可以得到的历史教训国君应该( )
A.重视教育
|
B.发展经济
|
C.勤政爱民
|
D.增强军事力量
|
16.
(本题2分)
“工匠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之一。正是古代工匠的追求极致、追求品质的精神,造就了如图两件绝世青铜精品。它们铸造于( )
17.
(本题2分)
西周时期,周王朝对墓葬用品有严格的规定。如用鼎制度就明确规定“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卿大夫五鼎……。”它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严格的贵族等级界限
|
B.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
|
C.周王室的奢侈和昏庸
|
D.西周青铜铸造业落后
|
18.
(本题2分)
攻破镐京,灭亡西周的少数民族是 ( )
19.
(本题2分)
观察《春秋争霸形势图》和《战国形势图》,你会发现有一个曾称霸春秋时期的诸侯国,在《战国形势图》上找不到。该诸侯国是( )
20.
(本题2分)
下列战役发生在我国战国时期的是( )
①牧野之战
②桂陵之战
③马陵之战
④长平之战。
21.
(本题2分)
下列国家中,既是春秋霸主,又是战国七雄的是( )
①楚国 ②燕国 ③齐国 ④韩国。
22.
(本题2分)
许多成语典故来源于历史,如退避三舍、卧薪尝胆、围魏救赵、纸上谈兵等。这些成语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的哪一特点( )
A.奴隶制开始瓦解
|
B.封建制度确立
|
C.生产力飞速发展
|
D.诸侯兼并争霸
|
23.
(本题2分)
据史书记载,春秋初年有一百多个诸侯国,到战国时期只剩下十几个了,这个材料反映的历史发展趋势是( )
A.诸侯国割据混战日益扩大
B.人民遭受的灾难更重
C.封建制度正逐步确立
D.历史向统一的方向发展
24.
(本题2分)
对如图所示秦国有关信息,理解正确的是( )
A.商鞅变法成效显著
|
B.分封制基本瓦解
|
C.诸侯混战破坏经济
|
D.改革图强成为风潮
|
25.
(本题2分)
“汤武之王也,不循古而兴;殷夏之灭也,不易礼而亡。”商鞅说这句话的主要目的是( )
A.颂扬汤武功德
|
B.批评商朝暴政
|
C.强调以礼治国
|
D.宣扬变法图强
|
26.
(本题2分)
“商君虽死,秦法未败”。变法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在于( )
A.秦孝公的支持
|
B.个人的才能和决心
|
C.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
|
D.人民的大力拥护
|
27.
(本题2分)
有学者认为:“孔子之道,远传于四域之外,东经朝鲜,波及日本…”外国朋友要了解“孔子之道”可以参阅( )
A.《韩非子》
B.《道德经》
C.《论语》
D.《墨子》
28.
(本题2分)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故事蕴含了对立事物能够互相转化的道理。这一道理最早提出者是( )
29.
(本题2分)
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各种思想流派纷呈,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有学者将它们分别描述为“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反对不义之战的和平主义者”“封建伦理纲常的卫道士”。请按顺序指出它们分别代表哪一流派( )
A.儒家、法家、道家、墨家
|
B.墨家、法家、儒家、道家
|
C.法家、儒家、墨家、道家
|
D.道家、法家、墨家、儒家
|
30.
(本题2分)
百家争鸣的众多学派中,最适应当时的社会历史发展趋势的是( )
A.儒家学派
B.法家学派
C.道家学派
D.墨家学派